“上周刚帮朋友公司挖了个技术总监,今天就收到HRD的约谈通知……”一位匿名HR在论坛的留言,揭开了这个群体隐秘的焦虑——当本职工作与猎头副业碰撞,究竟是“资源变现”还是“职场自毁”?
一、那些被开除的HR,踩中了哪些雷?
2025年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真实案例中,HR小王因私下为竞对公司推荐人才,被公司以“违反竞业协议”辞退。而同年西安某药企的HR小李,却因公司未明确禁止兼职,仲裁时成功保住饭碗。
致命红线其实有迹可循:
制度白纸黑字:若《员工手册》写着“禁止从事第二职业”(比如某药企明确要求兼职需书面审批),你的副业就是定时炸弹。
动了公司的奶酪:用公司资源挖自家墙角?哪怕只是顺手转发一份简历库里的联系方式,都可能被认定为“损害商业利益”。
老板的容忍阈值:我曾亲历某外企HR因周末兼职猎头被默许,只因她从不碰本公司岗位——老板的底线,往往藏在沉默里。
二、想赚外快又怕丢工作?3个保命技巧
“查户口式”自查
翻烂你的劳动合同,重点标注“竞业限制”“保密协议”条款。
偷偷登录公司OA系统,搜索《员工行为规范》——别笑,真有人栽在没看第8页的小字上!
副业也要“断舍离”
行业隔离:做互联网HR就别碰游戏公司猎头,转型制造业猎头反而更安全。
时间切割:朋友圈发猎头广告记得屏蔽同事,用副卡联系候选人——别让微信步数暴露你在竞对公司楼下蹲点!
给自己留条后路
某猎头公司合伙人透露:“我们专收被开除的HR——他们手握前同事人脉,简直是行走的数据库。”但别忘了,离职时签的竞业协议可能让你连这条路都被堵死。
三、比开除更可怕的,是“社会性死亡”
2025年初,某大厂HR因兼职猎头被曝光后,虽然没被开除,但从此在行业会议上总被同行刻意回避。“大家默认我会贩卖简历,其实我只是想赚点奶粉钱……”这种职场信任的崩塌,往往比法律制裁更诛心。
结语:HR的终极生存法则
副业无罪,但贪婪是原罪。一位转型成功的HR猎头对我说:“真正的高手,会把公司人脉变成行业口碑——当你推荐的候选人都成为CEO,谁还在乎你是不是兼职?”